顯示具有 資訊系統計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資訊系統計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2016年CIO大調查 53.2%企業力推數位轉型

上午8:20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臺灣過去幾年靠著以雲端、大資料、行動及社交科技為主的第三代IT平臺竄起,不僅讓企業IT預算連2年突破2位數成長,甚至因而引爆一波數位轉型的浪朝。根據iThome 2016年CIO大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成企業都有意要往數位轉型靠攏,53.2%的企業不是已在數位轉型的階段,就是即將在2016年大力推動,而有意展開但尚未執行者也占近4成,僅不到1成企業還沒有數位轉型的需求。



灣大型企業過半數都還是以PC用戶為主的第二代IT企業,第三代IT平臺應用能占超過半數的企業仍算少數,僅有7.7%的臺灣大型企業已成為第三代IT企業,還少於第一代IT企業的12.8%。



以上資料摘錄自「【iThome 2016年CIO大調查|企業數位轉型動向分析】53.2%企業力推數位轉型,政府機關學校最積極

IT戰略目標分3類 : 基本型、加值型、開創型

清晨7:35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基本型IT戰略目標選項包括:提升營運效率、優化商業流程、確保IT穩定和一致、提升業績和降低成本5個屬於IT系統可以提供的基本服務,CIO在意IT系統維運穩定性。

加值型IT戰略的選項包括:促進商業變革、提供商業分析/BI、驅動營收成長、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風險管理和法規遵循、促進客戶參與、加速上市時間、提高IT專案成功率和驅動電子商務。他指出,公司開始希望透過IT達到公司營運目標,讓IT系統促進公司營收成長,當CIO選擇加值型IT戰略時,意味CIO從傳統IT角色涉足更多公司業務。

開創型IT戰略的選項包括:永續經營與綠色IT、運用社群技術管理企業聲譽、透過整併或併購來建立綜效,以及靠商業模式超越競爭對手,CIO對IT不只限於創造更多公司營收,而是希望透過IT提升公司競爭力,可以成為產業龍頭等,最終達到公司永續經營願景。


根據「2016 iThome CIO大調查」,臺灣CIO典範出現轉移趨勢。今年有4成CIO開始利用IT創新,比去年增加1倍;另有2成全方位CIO利用IT開創公司產業競爭力和達到持續營運的企圖心;3成積極型CIO更積極導入一些IT系統,解決企業面臨的營運難題;3成穩健型CIO開始踏出IT涉足商業的第一步;2成保守型CIO仍偏重系統的穩定性、可用性等等。



以上資料摘錄自「【iThome 2016年CIO大調查|CIO策略分析】CIO典範將轉移,有2成是全方位CIO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運用資訊系統重新設計組織

凌晨12:03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將系統視為計畫性組織變革的一環:
  1. 資訊系統是一個“社會化科技(sociotechnical)”的實體,用以協調科技與社會要素之運作。
  2. 一套新資訊系統的導入,牽涉到的不只是新的軟硬體,也包工作上、技術上、管理上以及組織的改變。 
  3. 建置新資訊系統必須瞭解,整個建置過程是一個計畫性的組織變革。
  4. 必須考慮在新系統下工作群組的性質改變,有可能技術開發是成功的,但在組織導入時失敗。


連結資訊系統和營運計畫:決定建立何種新的系統應該是組織規劃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織必須擬定支援總體營運計畫的資訊系統計畫(information system plan),而其中關於策略性系統必須併入到高階計畫中。(Grover, Teng, and Fiedler, 1998)
  1. 計畫目的 (計畫內容概述、目前商業組織與未來組織、關鍵企業流程、管理     策略)
  2. 策略性商業計畫 (最新情勢、目前企業組織、變動的環境、商業計畫的主要     目標、企業的策略計畫)
  3. 目前的系統 (支援商業功能與流程的主要系統、目前基礎建設能力、硬體、     軟體、資料庫、電信與網際網路、滿足商業需求的困難、未來需求的預期)
  4. 新開發 (新系統專案、專案描述、商業原理、新基礎建設能力要求、硬體、     軟體、資料庫、電信與網際網路)
  5. 管理策略 (取得之計畫、里程碑與時機、組織的再調整、內部的重組、管理     控制、主要的訓練動作、人事策略)
  6. 導入計畫(導入期間的困難、進度報告)
  7. 預算需求(需求、可節省成本、貸款、資金取得週期)


建立組織的資訊需求:為了發展有效的資訊系統規劃,組織必須清楚瞭解長期及短期的資訊需求。建立整體組織重要資訊需求的兩大主要方法:
  1. 企業分析法(enterprise analysis)
    主要精神:公司的資訊需求唯有在以全體組織的單位、功能、過程和其資料組件的觀點來看時,才能充份明確瞭解。
  2. 策略性分析或關鍵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s)
    主要精神:一個組織的資訊需求是由主管的少數關鍵成功因素(CSFs)所決定。 CSFs是可操作的目標,如果這些目標可以達成,那這家公司或組織的成功就可確保。(Rockart, 1979; Rockart and Treacy, 1982)


企業分析法:一群管理者為採樣,詢問他們如何使用資訊?何處取得資訊?周遭的環境狀況?主要目標為何?如何做決策?以及資料需求為何?
這些結果整合起來以單位、功能分類做出流程/資料類別矩陣,其中C表示資料創造者、U表示資料的使用者,特別標示的則是一個邏輯應用群組(a logical applicaiotn group),代表一群資料組件用來支援組織的一組相關過程。
  • 優點
    給予組織及系統/資料的使用和不足之處一個完整的觀點,以了解資訊的使用狀態,同時藉由資訊處理程序達成一個長期策略的改變。
  • 缺點
    產生的大量資料不僅收集昂貴,且很難分析。大多數的訪談是針對中高層主管,而幾乎不收集辦事員或基層主管的意見。而訪談內容大多只注重目前企業使用的資訊,結果只是把現存的資料處理自動化而已,可能改變企業運作的一些新策略需求,則完全沒被考慮到。


策略性分析或關鍵成功因素:在CSFs分析中使用的主要方法為個人訪談,整合各主管的CSFs,發展出一張公司的CSFs圖,再依此CSFs來開發資訊系統。
  • 優點
    產生比企業分析更少的一組資料來分析,將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少數的CSFs。這個方法明確要求主管檢視其環境,並考量他們對環境的分析如何塑造其資訊需求,特別適合DSS這類資訊系統的發展。
  • 缺點
    分析整合CSFs的過程是非結構性形式,沒有明確的彙整模式。而主管個人的CSFs對於組織來說不見得很重要。


以上教學內容另有整理成列印版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系統開發與組織變革

凌晨12:45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新資訊系統的導入,是組織變革強而有力工具,可以除新設計組織的架構、範疇、權力關係、工作流程、產品、服務等。舉例來說:
  • 網際網路這項資訊技術,可以使企業組織完全國際化分工,作業流程不再受限於地點,範疇擴大、全球交易協調成本降低。
  • 企業網路這項資訊技術,使得協同作業與團體合作更容易了,工作任務可以在不同地點同步進行,管理成本降低。
  • 可攜式計算這項資訊技術,使得虛擬組織變成可行的,每個人的工作不必綁在特定地點,工作上的知識與資訊可能在任何時候傳送到任何地方進行處理。
  • 多媒體與圖形化介面這類的資訊技術,使得組織中每個人都能善用資訊,因為呈現的資訊格式更容易理解並有助於決策,而且也可以減少紙本的輸出,降低資訊儲存的成本。


組織變革的範圍:
  • 自動化(automation)
    資訊技術在協助員工更有效率地執行工作功能中的第一種運用。如計算薪資及員工薪資表、取得存款記錄、預約訂位等等都是初期自動化的例子。
  • 程序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procedures)
    自動化經常引發新的生產瓶頸,程序的合理化使得標準作業程序更平順,消除明顯的瓶頸問題以利自動化,使作業程序更有效益。
  •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業過程被分析、簡化和重新設計。再造工作是為了大幅度降低營運成本,而徹底地重新思考作業流程和產品及服務的企業過程,重新整合工作流程以減少浪費、消除重複性、及大量的紙張作業。
  •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如果新資訊技術影響整個組織的設計,藉以轉變組織做事的方式,甚至是事業本身。這種徹底改革形式的企業改變叫做核心作業典範轉移。不過,核心作業典範轉移與企業再造經常失敗,比率大概高達70%,這是因為廣泛的組織變革很難操控,但如果能成功,其它所帶來的報酬是相當高的。


有效進行再造工程:
  • 高階管理者要有更廣泛的策略願景,為重新設計的企業流程提供指引的方向。
  • 應該找出一些核心流程並重新設計,將重點放在最具潛在報酬和高策略性價值的企業流程。
  • 管理階層必須瞭解現有流程的效益,以做為績效評估的標準。
  • 資訊技術可以為各種流程創造新的設計選擇,流程設計應該一開始就考慮資訊技術的影響。
  • 組織的IT基礎建設應該具有支援企業流程變革的能力,跨越功能、營業單位、或企業之間的領域。(Broadbent, Weill, and St. Clair, 1999)
  • 現今數位化的企業環境,再造工程的範疇與複雜度都更大了,要考慮的還有與顧客、供應商、或其他商業夥伴更密切的協同作業,許多公司就必須一同重新設計彼此共享的流程。
  • 再造的企業流程不可避免會影響工作流程、技能要求、統屬關係,因此員工們可能對這些變革產生抵抗心態,甚至有意破壞變革。


以上教學內容另有整理成列印版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資訊系統開發管理文件

晚上11:46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受經濟部工業局委託,90年編訂「軟體開發技術文件指引手冊(Gogole Drive備份)。而Kris專案管理學院網站上彙整了一些網路上公開分享的系統文件:
  • 資訊服務建議書徵求文件(RFP, Request For Proposal)
  • 軟體/系統需求規格書(SRS, 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 軟體開發專案計畫書(SDP,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n)
  • 軟體/系統設計規格書(SDD, Software Design Descript)
  • 軟體/軟體安裝計畫書(SIP, Software Instrallation Plan)
  • 軟體/軟體測試計畫書(STP, Software Test Plan)
  • 軟體/軟體測試報告(STR, Software Test Report)


其他值得參考的範例:

雲端化服務協助流程再造 - 開南大學選課方式

上午11:56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將校務行政資訊系統與微軟 Microsoft Azure 完美整合,一舉滿足流量與成本需求
「我們希望讓學校及資訊科技中心的同仁都能走在前端,跟上趨勢,而不是只當個追隨者。所以我們選擇先將校務行政資訊系統的應用程式移往 Microsoft Azure。成功的應用經驗也讓我們更加確信,學校的部分資訊應用非常適合運行於公有雲,不僅突破傳統IT架構的限制,還有助於解決許多學校都很頭痛的經費問題。」
開南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暨資訊科技中心主任 葉俊雄 博士
(圖左)開南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暨資訊科技中心主任葉俊雄博士。(圖右)為開南大學資訊科技中心呂建德工程師。


2000 年正式開始招生的開南大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秉持「發展國際化、校園人性化、教學卓越化」的教育目標,持續開拓大學教育的新局,就連資訊科技的運用也更為積極創新,率先以混合雲的應用模式來執行校務系統。

實現零抱怨的網路選課體驗

開南大學現有學生人數約為 9,600 人,教職員約為 450 人,資訊科技中心負責統籌全校的設備、網路與應用系統,以 8 名人員的編制必須服務多達 1 萬名使用者。而在眾多服務項目裡,最讓人如臨大敵的就是每學期的網路選課。通常開學前一個月會先進行第一階段選課,為期約一個禮拜;第二階段的即時加退選則在開學後以一週的時間進行。
葉俊雄主任形容,選課是學校資訊系統的痛,選課系統是校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每學期只使用大約為期 3 個禮拜,於即時加退選時期系統開放的前後 10 分鐘,流量必定呈現暴衝狀態,接著就快速減退趨穩,然而,選課是學生最攸關己身的權益,對系統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因此只為了滿足選課而購置大量實體伺服器,成本並未被充分利用。
一開始,開南大學的選課系統架設於 6 部實體伺服器,但總會不敵暴衝的20 分鐘,而招致學生甚至家長的來電抱怨網頁回應速度緩慢;兩年前,開南大學以刀鋒伺服器結合 Microsoft Hyper-V 的虛擬化技術建置私有雲,克服硬體面的限制並解決系統資源平時閒置的狀況,抱怨也大幅減少。
今年寒假期間,選課系統首度增加使用 Microsoft Azure 來執行並搭配 A10 (睿科網路) 完美達到智慧雲端服務 (Intelligent Hybrid Cloud Services),提高網路負載,達成最大的營運綜效。葉俊雄主任說:「這次選課相當順利,除了同仁們事前完整的壓力測試奏效,也證明了以公有雲搭配校內私有雲是很適合學校部分資訊系統運行的平台架構。」

微軟混合雲展現相容、移植與相互操作的優勢

開南大學雖然利用虛擬化技術解決了選課系統在硬體面的瓶頸,但網路面的限制則持續存在。原因就出在第一階段選課通常是在寒暑假期間,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從校外連線進系統選課,雖然校內網路頻寬已提升至 10 Gbps,但學校的對外網路必須向業者承租,經費限制了頻寬的選擇,而不足的頻寬可能會造成學生無法連上選課系統。
以今年寒假期間的選課流量為例,同時上線最高連結數在校內僅為 496,校外則高達 8400,兩者相差達 17 倍。因此,當初開南大學選擇 Microsoft Azure 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以微軟的規模一定能提供充裕的網路頻寬來因應大量連線的需求。
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葉俊雄主任說:「雲端運算面臨很多挑戰,我們從各種角度持續觀察及評選解決方案,包括跨服務供應商的可移植性、混合雲的相互運作能力、效能、可靠度、安全性、成本及管理方便性。由於開南大學的資訊系統原先就採用微軟的解決方案,再加上微軟是市場上唯一能夠同時提供企業公有雲、私有雲以及混合雲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所以考慮將系統及資料建置在自己的私有雲環境,而同時也利用外部資料中心額外的運算資源來提高網路負載,以達成最大的營運綜效。因此決定選擇微軟完整的混合雲方案,相容性、相互操作能力與移植性等考量都能迎刃而解。」
目前,開南大學的校務行政資訊系統同時運行於自已的私有雲和 Microsoft Azure 上,子系統如學務、教務、人事、會計、報修、單一窗口服務網與 E 關懷也都一併包含在內,選課和成績查詢就是隸屬於教務系統的功能。應用程式雖然部署於公有雲,但因資料安全要求而將資料庫系統保留在校內的私有雲裡,將 Microsoft Azure 與 A10 Network 設備完美整合, 達到智慧雲端服務,不需要捨棄既有的 IT 系統投資,也不需花費大筆不必要的經費無限加購運算資源,可以將 Microsoft Azure 規劃為運算資源負載高峰的負載平衡、異地備援等支援方案,一方面保有私有雲的安全與隱私性,一方面讓系統可以始終保有最佳的運算效能,同時又能兼顧成本效益。開南大學資訊科技中心的軟體開發組呂建德老師表示:「我們先在校內進行壓力測試,確認加入 Microsoft Azure 之後仍可保持原有的運作效能,才著手將系統延伸至公有雲;此外,Visual Studio 提供的工具則協助我們進行嚴謹的壓力測試及掌握系統部署在公有雲的運行狀況。」

擴大應用公有雲,擺脫隱藏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開南大學的董事會在去年做成決議,將降低成本列為全校目標,就連年度 IT 經費也必須精省約為 20%。葉俊雄主任認為,其他學校也面臨類似的課題,這必然會成為促使學校走向公有雲的推力。
踏出混合雲應用模式的第一步,接下來,開南大學將繼續研究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最佳的負載平衡與虛擬實體配置比例,以累積雲端技術與使用的經驗,並進一步評估擴大公有雲的應用,例如:進行遠距教學,執行備份與異地備援的可行性。
葉俊雄主任表示:「傳統的 IT 應用環境有一些隱藏的成本,例如:設備維運及管理、每年簽訂的維護合約,使用公有雲就能大幅降低這些費用。而且以趨勢來看,混合雲也是必然的應用模式,將機密資料留在私有雲,公開資料則移往公有雲,藉此達到最佳的成本效能表現,也拓展了更大的應用空間和可能性。」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認識雲端服務

凌晨3:01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認識Microsoft Azure雲端服務

凌晨2:35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使用Microsoft Azure雲端服務

凌晨2:22 Posted by Envisioning U-Commerce Lab

 依下列步驟練習:
  1. 依照學生免費Azure 雲端與DreamSpark 免費軟體開通教學
  2. 完成Azure開通後,在儀表板上點選"Marketplace",從所有項目中挑選"Web應用程式+MySQL"。
  3.  依照這篇文章 Azure App Service 中建立 PHP-MySQL Web 應用程式並使用 FTP 部署   建立 Web 應用程式並設定 FTP 發行
  4. 第3步驟的設定完成時,在儀表板上會等一小段時間讓Azure把我們的環境建置起來(這個過程可以想像是在雲端上做了像是Apache + PHP + MySQL 架網站環境安裝這些動作)。
  5.  使用FTP上傳時需要知道連線主機名稱,這可以從"屬性"查到,這篇文章圖10. FTP的帳號以及連接位址
  6. 不熟悉使用FTP軟體的話,就直接使用檔案總管吧,在網址列輸入前述查到的"FTP主機名稱",並輸入"FTP/部署使用者"及正確密碼。
  7. FTP正確連線後,可以在資料夾"site\wwwroot"之下放進自己的PHP程式了,譬這篇文章程式碼複製到記事本存成index.php,然後將這個檔案複製到資料夾"site\wwwroot"之下。
  8.  至於PHP程式如何存取MySQL資料就依照這篇文章 Azure App Service 中建立 PHP-MySQL Web 應用程式並使用 FTP 部署   在本機建置及測試應用程式的那些做法囉。(注意:  要查得host, db, user, password等參數,就是在"資源群組"中找MySQL裡面的"屬性",在"連接字串"欄位裡面就有這四個值"Database=資料庫名稱;Data Source=資料庫主機;User Id=帳號;Password=密碼"。)


完成上述測試之後,你應該會看到"資源群組"中的MySQL有標示其使用限制為20MB,這未免太小了吧! 可能是因為MySQL是第三方廠商ClearDB提供的服務就不夠大方,那麼或許應該試試看採用微軟自己的SQL Server吧!
  1.  依照 使用 Azure 入口網站在幾分鐘內建立 SQL Database   
  2. 部署完成後,就可以從"顯示資料庫連接字串"查得需要的參數,再試著改寫前述例子看看吧!
  3.  或者參考這篇文章 在 Windows 上使用 PHP 連接到 SQL Database
  4. SQL Server免費版限制是5DTUs,參考這篇文章 SQL Database 選項和效能:了解每個服務層中可用的項目